在朝鲜战场后期,志愿军集齐到的30门"喀秋莎",威力之大,让李奇微差点以为苏联参战了。
我们和日本长达八年的战役,拼手枪,拼机枪,子弹没了就拼刺刀,而对于美国来言,我军的轻型机枪他们不会放在眼里,美国的现代化,在抗美援朝的时候已经发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中国却连炮弹的种类还没有分清楚。
这可不利于朝鲜半岛的支援作战,于是毛主席让中国的"好大哥"苏联来教我们,虽然苏联整体实力不如美国,但是给中国讲一讲炮弹火炮的知识还是可以的。毛主席说,不仅仅要学会使用火炮,还要学会制作火炮,提升硬件设备才是真理,我军近战手段是非常不错的,但是朝鲜战场又大又广,不仅仅是近战可以解决的事情,在苏联的教导下我军炮兵有了不小的进步。
我军的学习水平初见成效,但纸上谈兵可不行,需要实战来练习一下具体的作战水平,就这样在1951年夏天的防御战上,47军和美国的王牌军撞上了,47军一开始并没有用猛烈的炮火攻击,而是用最原始的手榴弹,这样的武器和美国的军队比起来虽然落后,但是精准力道都不差,美军损失了很多士兵,他们不甘心就这样撤退,想要再次进攻时,发现我军居然开始了又一波炮弹的轰炸。
战役越打越激烈,我军的后援喀秋莎火箭炮到了,这个威力巨大的杀伤性武器让本来就已经受到重挫的美军更加吃不消,它的一枚炮弹可以抵正常的榴弹炮三枚。
这次战役中,我军士兵有了喀秋莎火箭炮的加持,用四百多枚炮弹将美军一千多个士兵炸得灰都不剩,打得对面的美军一直在问是不是苏联来参战了?因为他们不敢相信这是中国炮兵的实力。
运动战结束以后,志愿军终于到了和联合国军最后见真章的时候,苏联决定了将大部分现代化装备支援给志愿军中使用,最多的就是火炮,共有加农炮三十六门,野炮二百七十九门,迫击炮五十七门,榴弹炮二百四十九门,各种高炮共一千一百三十六门,还有威力巨大的喀秋莎火箭炮七十二辆。不仅如此,苏联还将有使用炮火经验的军人送到朝鲜战场上,来教导我军的战士使用方法,志愿军在炮兵这方面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如今我国依旧处于发展中阶段,但是我国的学习能力是十分强的,就像一个黑洞一样源源不断的吸取着外界的知识和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的壮大自身的地位和综合实力。
